吴志立 画
新版《红楼梦》领衔,一批翻拍剧频频来袭。除了新版《水浒传》在四大卫视联播之外,新版《西游记》、《活佛济公2》、新版《还珠格格》都在各大卫视争相上演,引来了观众和网友的激烈讨论。红楼十二钗顶着“铜钱头”、明朝的玉米“穿越”到宋朝,连汉字都认不全的小燕子居然也飙起了英文……
对比这些热播新剧的经典老版,部分观众纷纷表示翻拍剧造型“雷人”、剧情“穿越”、台词“脑残”,也有人认为:新拍的电视作品更符合史实,更贴近原著,也更加娱乐观众。经典翻拍,雷人还是创新,为何翻拍成风却雷声一片,我们需要怎样的翻拍剧?
话友感受
翻拍经典就像炒剩饭,有的炒香了,有的炒糊了
清泉(网友):翻拍经典就像是炒剩饭,不加点新鲜材料进去,就会索然无味,不好吃,但也有越炒越香的,这就是手法和技术的问题了。
Crax(网友):新红楼毁在演员上,新三国毁在台词上,新西游(浙版)毁在女人上,新西游(张版)估计要毁在特效上,新水浒恐怕要毁在敏感词上。
丢丢子(网友):黛玉的“铜钱头”额妆酷似张曼玉版“青蛇”;宝钗身着纯白镂空花半透明大袖纱衫,宛如王祖贤版“白蛇”;宝玉被戏称“西门庆”;有了精装却少了秀气,让人看不出剧组究竟想表达何种矛盾和差异。
陈黔怀(银星社区居民):如今翻拍电视剧都有一定的创新,演员比以前漂亮了,还有一些情节也更详细了。比如,新版的《还珠格格》有夏雨荷的故事,由林心如扮演,交代得更详细,剧情也就好理解一些。但是,看了几集后,我就不想看了,就算新版是一朵花,因为看过老版的,也就没啥兴趣了。
老顽童(网友):我今年60多岁了,看过越剧版《红楼梦》,也喜欢1987版《红楼梦》,但新《红楼梦》却让我摸不着头脑,感觉千人一面,常常分不清楚。
芦花(网友):宝玉在书中面若中秋之月,但演员脸形瘦得跟茄子一样,弱柳扶风的林妹妹却胖乎乎,这模样还像是病怏怏的药罐头吗?
西瓜(网友):翻拍也有拍出经典来的,比如《笑傲江湖》就被翻拍了很多次,但我最爱看的并不是老版,而是李亚鹏版本,《神雕侠侣》我也是最爱黄晓明版本的,因为灯光、舞台效果、武打特技都高出老版,演员也更漂亮,画面更唯美。
话友热议
翻拍经典,是雷人还是创新?
【批判派】 翻拍剧不要把观众“拍翻”了
王孙(蔬菜批发市场管理人员):经典的翻拍不能是对观众的“拍翻”。拍电视剧虽然是娱乐,但取悦观众不是要恶搞甚至乱搞。经典之所以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是因为包涵了很多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而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如果背叛原著经典的本来面貌,就无法起到这个作用,也失去了观看的意义。
风很大(网友):如果翻拍经典不仅没有传承经典的精髓,反而曲解了原意,扭曲了价值,那简直就是在糟蹋经典,浪费金钱,伤害观众的感情。
海绵宝宝(网友):所谓经典,就是一部作品不断被翻拍就叫经典,翻拍得越差,这部作品越经典。估计导演和演员的想法是:独雷雷不如众雷雷,雷雷更健康。吃别人嚼过的馍,有啥味道?估计都想吐。
烁烁(网友):潘金莲不再是“天下第一淫妇”,只是个受人诱惑后做错事的良家妇女,大观园里的金陵十二钗则被认为演绎了一段阴森甚至有情色意味的故事……现在的名著翻拍简直是在糟蹋经典,影视界的浮躁可见一斑。
【力挺派】 翻拍剧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西园无忌日(网友):我并不反感翻拍剧,像张纪中导演的金庸系列的翻拍还是有可圈点之处的,比如气势宏大,演技尚可。还有一些被我们视为经典的港片不也是翻拍的嘛,像《新龙门客栈》、《精武门》等等。再过几年,“00后”闪亮登场,大概现在的翻拍版对他们来说又成了经典,一如我们视旧版为经典一样。
观山樵夫(网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小时候看《西游记》六小龄童版,觉得很好玩,但是对《西游记》要反映什么是不太懂的。现在看了新版《西游记》,感悟就多一些,这个作品增加了对原著的解读,比如佛的慈悲,让人思考更多一些。
大侠你好(网友):翻拍剧继承了传统,但又不完全遵循传统,总是于传统中有所创新。而我们观众呢,也不能完全死守着经典不放,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看待翻拍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翻拍剧中的变化,同时可以重温经典。
刘晓军(田家炳中学教师):比起经典,其实翻拍应该是更加成熟了。导演、演员的水平应该超过第一部,否则没办法把这个市场打开,所以对一些经典原著进行翻拍,对中国的导演、编剧的水平提升是有帮助的。我赞成翻拍,但是不能跟老版雷同,要有所提升。